據江淮晨報消息,2月28日,安徽省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,發布我省今年深化醫改相關新措施。據了解,去年,天長“縣域醫共體”分級診療模式在我省所有縣和農業區實現全覆蓋。而今年,安徽省將打造緊密型醫療聯合體,將“智醫助理”擴大到50個縣區。全面推進貧困人口大病、慢性病精準救治,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27個。
打造緊密型醫療聯合體三甲醫院聯通到縣
安徽省天長市是38個國務院督查激勵市縣之一。作為“醫改明星”的天長市,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,形成了縣域醫共體的代表模式,從而加強醫療機構、信息和服務資源整合,構建城鄉一體的醫療服務體系,為群眾提供連續、節約、高效的醫療服務。
安徽省衛健委相關責任人介紹,去年,天長“縣域醫共體”分級診療模式在所有縣和農業區實現全覆蓋,縣鄉之間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機制初見成效,縣外住院人次同比下降4.88個百分點,新農合省外轉診減少8%,同比減少基金支出12%。
據介紹,今年我省將著力打造緊密型醫療聯合體,以建設緊密型醫聯體為抓手,真正形成服務同質、責任共擔、利益共享、管理共贏的共同體,統籌規劃布局各類醫聯體建設,促進醫聯體規范建設和科學發展,為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模式打下制度基礎。
此外,今年還將深入開展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便民惠民活動,落實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。原則上三甲醫院聯通到縣,縣級醫院聯通鄉村,推動遠程醫療服務覆蓋所有醫聯體。
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27個
發布會上,安徽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去年我省實施健康脫貧中,聚焦貧困人口“基本醫療有保障”的目標,全面部署實施三年攻堅行動,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、可及性和滿意度顯著提高,全省已有64.16萬因病致貧返貧戶實現穩定脫貧。
今年,安徽省將全面推進健康脫貧攻堅行動。嚴格落實貧困人口“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”綜合醫療保障政策,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和“一站式”結算要求,防止和糾正過度保障。全面推進貧困人口大病、慢性病精準救治,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27個,落實定點救治、分級診療要求,嚴格規范診療行為,嚴防嚴控過度醫療苗頭。
相關新聞:
省藥監局當回“老中醫”為你診脈
初春時節是感冒的多發季,但你可知道感冒其實也分為很多種,服藥宜辯證分型。據安徽省藥監局專家分析,傳統醫學將感冒分為風寒、風熱、暑濕和體虛四種,不同類型的感冒選用相應的感冒藥才能藥到病除,選用不當很可能延誤病情。
專家表示,中成藥治療感冒的優勢在于辯癥分型,因人而異。通過發汗解表、清熱解毒,將病毒在體內產生的毒性物質排出體外,調整身體的整體機能狀態,驅除外邪,提高抗病能力。如果感冒癥狀稍重需要服藥緩解最好咨詢醫生,根據感冒類型和嚴重程度對癥服藥。
風寒型感冒表現為惡寒重、發熱輕,頭痛,關節痛,鼻塞聲重,流清鼻涕,口不渴,咳嗽時吐白稀痰,咽喉疼痛不太明顯,或僅見咽癢。舌不紅,苔薄白。宜宣肺散寒,辛溫解表。宜服風寒感冒沖劑、感冒沖劑、感冒清熱顆粒。
如果是風熱型感冒,一般表現為發熱重,惡寒輕,或微惡風,咽干而疼痛,甚至咽疼,扁桃體腫疼,鼻塞,流黃鼻涕,口渴想喝水,咳嗽?瑞ぬ。舌邊尖紅,苔薄黃。宜辛涼解表。宜服雙黃連口服液、感冒退熱顆粒、桑菊感冒片、銀翹解毒片等。
暑濕型感冒多因暑濕引起,表現為頭暈、胸悶、口渴、嘔吐或腹瀉,可伴發熱、惡寒、頭疼或全身疼、不思飲食、舌苔白膩。宜清熱祛暑,祛濕除瘟,清氣分熱,芳香化濁,可選藿香正氣軟膠囊,一次2到4粒,一日兩次。涼茶,一次一到兩包,一日兩次;暑熱感冒顆粒,一次10到20克,一日三次;或外敷清涼油。
最后一種為體虛型感冒,多因機體虛弱引起,表現為疲乏、頭暈、煩悶、口渴、嘔吐或腹瀉、發熱、惡寒、頭痛,宜服用扶正解表劑。兒童感冒可口服小兒感冒顆粒(沖劑)或口服液。對小兒外感高熱、頭疼、咽喉腫疼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大便干結者,可口服小兒速熱清口服液。